2017-05-04|作者:|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眼下,草长莺飞的江淮大地,风和日丽,农事正忙。在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绿油油、齐整整的小麦已经抽穗扬花,两台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在田里来回穿梭进行赤霉病防治作业。该镇加迟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王加迟指着长势良好的小麦对记者说:“去年秋收阴雨连绵,要是没有烘干机,水稻肯定收不上来,小麦就不能按时播种,这农时一再延误粮食产量可要下降不少。”
“江苏作为全国首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2016年新增粮食烘干装备近7000台(套),占全国新增量的1/4以上,粮食烘干能力提高了20%,基本扭转了农业生产‘望天收’的局面。”江苏省农机局局长兼省农委副主任沈建辉介绍说,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的同时,江苏还着力创新示范推广模式、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示范县建设带动掀起全省创建热潮
江苏是我国产粮大省,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年总产量约3240万吨,居全国第5位。近年来,江苏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农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超过了50%,这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倒逼作用。2015年年底,农业部将江苏省列为全国首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从而为我国农机化进一步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树立榜样。
2016年3月,江苏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全面启动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工作,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推广普及水稻机插秧、小麦精量播种、玉米机收、高效精准植保、粮食产地烘干、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农机化技术,力争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以示范县建设作为整省推进工作的抓手。”沈建辉说,江苏设立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项目,省财政“十三五”期间预算安排专项奖补资金4.44亿元,支持66个县(市、区)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2016年,首批15个示范县获得财政4000万元专项支持,农机化作业水平明显提升,机插秧平均水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高效植保平均机械化水平超过45%,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超过80%,产地烘干能力平均较上一年度提高了20%。
示范县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形成了多种建设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泗阳县成立家庭农场联盟,依托家庭农场集群建设农机服务中心,承接“托管式”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灌南县采取“扶贫+农机化”的思路,依托扶贫项目资金建设粮食烘干中心,既解决了“晒粮难”,又发展了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江苏省共建成51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122个示范村组和303个示范片。
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机艺融合步伐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核心是农机装备,江苏省农机局整合财政项目资金,对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差别化调控,科学调整补贴标准,重点突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的短板机具,粮食生产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迅速提升。2016年,江苏水稻机插率超过75%,玉米机收率达到81%,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52%,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到27%。
“我们抓住江都被列为江苏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契机,下决心补齐粮食烘干这个突出短板,按照5000亩建一个粮食烘干中心的规划,全区共建成烘干点100个,拥有烘干机512台(套)。”江都区农机局局长张永新说,去年秋收两个月连续阴雨,该区5个粮食烘干中心24小时运转,保证了水稻颗粒归仓,而且每百斤平均较市场价格高出6~10元。
“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的同时,我们也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技术到位率。”常州市金坛区全程机械化创建首席专家孙和平说,在2016年秋播期间,针对含水量极度饱和的土壤墒情条件,农机农艺部门密切配合,提出了“开沟降水是关键”的技术策略,衍生出了“旋耕灭茬开沟后机撒播”“套肥套种后旋耕开沟”“复式机改装后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等应变模式。
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教授领衔的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就作物周年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技术串联、组装和集成等进行培训,引导各地逐步形成完整配套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打通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任督二脉”。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农机作业市场
“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示范省建设中,江苏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农机部门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由重装备推广向技术、装备、服务、保障联动转变,由突出行政推动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沈建辉说,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的核心作用,是保障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关键。
江苏省农机局通过项目带动、技术培训、金融联动等措施,大力培育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机作业服务市场。
2016年,全省农机合作社超过7000家,家庭农场超过2万个,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种植粮食的面积已经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5成以上,成为粮食生产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抓住了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这个‘牛鼻子’,就不怕粮食生产走偏。”泰州市姜堰区农机局局长赵文澜说,该区从用地、项目、作业补助、维修保养、信贷等多个方面,出台扶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主体发展的一揽子措施,激发这些主体种粮积极性,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该区粮食生产耕种收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6个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达到省定创建标准。
宿迁市按照“农场集群、产业集聚、服务集中、发展集约”的思路,加快推进家庭农场集群建设,已建成家庭农场集群及公共服务中心50多个,各集群为家庭农场提供机械存放、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粮食烘干等一系列服务。
为了提高农机手的整体素质,江苏省农机局要求农机培训注重服务下沉、注重基层实际、注重培训质量要求。扬州市提出农机培训实施“三个课堂”,即田头课堂、大棚课堂、场库课堂,一改过去专家授课一统天下的情况,把各育插秧、维修保养等技术能手请到田里,做给机手看,带着机手干。目前,该市已成功举办了110余期农机“三个课堂”培训班,培训人员3200多人。